股票配资公司平台_在线股票配资_在线股票配资公司-炒股加杠杆是怎么操作的 短篇小说:赵老太得了痴呆症
你的位置:股票配资公司平台_在线股票配资_在线股票配资公司 > 在线股票配资公司 > 炒股加杠杆是怎么操作的 短篇小说:赵老太得了痴呆症
炒股加杠杆是怎么操作的 短篇小说:赵老太得了痴呆症
发布日期:2024-08-17 15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炒股加杠杆是怎么操作的 短篇小说:赵老太得了痴呆症

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一年持有混合A为混合型-偏股基金,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,该基金资产配置:股票占净值比92.8%,债券占净值比3.61%,现金占净值比3.48%。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:

文丨吴刚

(—)

赵桂香老太太的生日属相为鼠,去年87岁年纪的时候,永远离开了她的子孙们。据熟悉她的人讲,年轻时的赵老太太在农村干庄稼活可是把好手。毛主席年代,搞大集体时,在生产队里干农活,“妇女能顶半边天”,她比男人还能干,是全县上下有名的女“汉子”,多年被评为全县劳动模范。现在老了一点也不服输,经常不拄拐杖就出门溜达。

从81岁那年开始,赵老太逐渐表现出不对劲。她先是和邻居说自己去世四年的老伴好像出轨了,背着自己藏东西,又说自己得了不治之症,可能活不了多久了。住在小街东头的老二老三把她接到家里住些日子,赵老太太竟然把老二的媳妇认成了村里的阿姨,还当着她的面又哭又闹。一家人都觉得赵老太太不太对劲,准备带她去医院检查一下。赵老太太知道自己要去医院,说什么都不愿意,只说自己没病,等一会还要下地干活去,她戴上太阳帽、脚穿解放牌球鞋,手里拿着铁铲子,起身就要走。老二叹了口气说:“妈,您这是在小街里,不是老屋农村,去哪里种地呀。”经过医生检查一家人才知道,原来赵老太太得了老年痴呆症,大家终于了然,怪不得性格脾气变了很多,还经常疑神疑鬼。

(二)

听说赵桂香老太太患老年痴呆症了,平日里住在小街的五个儿子都来了。大家齐聚一堂,研讨怎么个赡养老妈的问题。

“俺妈现在记忆一点点消逝,猝不及防地失语,与人无法沟通,行为变得无法理解……妈老了,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年性痴呆,忘了大脑深处的宝贵记忆,记忆如沙般流失。”赵奶奶五个儿子中的老三发话了,“这么多年,俺妈忙里忙外,都是为了这个家。”说着,他蹲在地上哭了起来,“俺妈把我们八个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,受了不少苦,不能说他老了病了,不能挣钱了就不管了。”

“就是,三哥说的对!”老三的话引起在场的其他四个兄弟的共鸣,他们频频点头称.是。大家你一言,我一语,说得头头是道。

一直站着保持沉默的老五即老幺也开腔了:“俺妈,吃了这么多苦,好容易熬到了好日子,我们不能不管。不管,就是不孝。咱都有老的时候,哪有不养老的道理?”

“之前老妈一直生活在老幺家,老妈为他付出最多,上大学,考公务员,结婚买房,带孩等等。现在老妈老了病了,干不动了,没用了,老幺就想推门不管了吗?”老四直来直去,也不怕得罪了老幺。

四年前,邹老头刚去世时,赵老太本想听从邹老头的话,自己单过,老幺硬是求着赵老太,跟他们到小街里带孩子做饭,收拾家务,邹老太架不住老幺的央求,笑着答应了,口里还不停地叨叨:“一句顺口溜说得好啊,‘皇帝爱长子,百姓爱幺儿。’老婆子我疼幺儿,我就喜欢跟着他过。”

一晃四年过去了,赵老太身子骨不怎么硬朗了,就像一部旧机器一样散架了似的,需要休养。

屋子里,大家叽叽喳喳,声音四起。兄弟几个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拿不定主意,不知道如何是好。

俗话说得好:“长哥长嫂代爷娘。”意思是一家长子作为家中的大哥大,有权决定家里的大事小事。只见坐在客厅凳子上的老大瞪大了眼睛把4个弟弟环顾了一圈,代表大家发了个言,并作了最后的拍板:“《增广贤文》里写道:‘孝当竭力,非徒养生。鸦有反哺之孝,羊知跪乳之恩。’孝顺不是一句话,不仅需要用力、用钱,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,不仅仅是吃一顿饭那么简单。赡养法不分性别,子女对自己的父母都有赡养的义务,子女若没有能力,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,有负担能力的,孙子女,外孙子女,都有赡养的义务!再说,老妈不是老幺一个人的妈,是我们共同的妈,赡养老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。对于我们普通家庭来说,孝顺父母确实有难度,但只要兄弟齐心协力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俺妈养我们兄弟姐妹八个,现在在俺妈身边的只有我们5个兄弟,以后妈就在我们5个兄弟家中每家轮流过一个月。首先从我开始,第一个月到我家过,以后依次轮流。今天就这样定了。”

(三)

赵老太有8个子女,5个儿子3个女儿。8个子女结婚后都有自己的小孩,最多的有3个孩子,最少的1个孩子,有的孙子孙女都成人结婚生子了,可谓是儿孙满堂。3个女儿有2个嫁到外省,1个嫁在省内,却相隔十万八千里。赵老太想靠三个女儿生活都很难。她常对人讲,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。宁可跟着讨饭的儿也不要跟着做官的女。这些话是上了古书的。赵老太书读得不多,但这些言传身教的古话永远根植在她心里。

离自己最近的5个儿子都居住在这条小街上。老大住在小街的最西头,老二老三住在小街的最东头,老四老五住在中间,二家斜对面。

邹老头就是5个儿子的爸,没有去世前,赵老太和邹老头是生活在一起的,老两口住在老屋。老屋在小街斜背后的村庄里,大约有不到二公里的距离。有村街以来,一条弯弯曲曲坡坡坎坎2米多宽的泥土路一直连接着老屋和小街。前年美丽乡村建设,这条老路铺成了水泥路,路两边还栽上了梧桐树,种上了花草,成为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。

老两口行动利索的时候,根本不需要5个儿子的照看,反倒是地里种出黄瓜啦、花生啦、土豆啦、玉米啦、地瓜啦、海椒啦,一点葱葱蒜苗芹菜菠菜血皮菜等等,嗨咋嗨咋地背上街,送给5个儿子吃。十几只母鸡下的蛋,二十几只鸭子下的蛋,每隔三天五天凑上二三十个,自己舍不得吃,也给5个儿子送去,当然主要还是想到孙子孙女需要营养。

在儿女们都结婚独立门户的时候,赵老太邹老头就把家里所有东西平均分配给了5个儿子。就连3个女儿逢年过节过生的时候三百五百孝敬老两口的钱,老两口也舍不得花舍不得用,节约下来,凑上五百、一千的整数,然后又平均分给了5个儿子。当然,这都是背着3个女儿,不让3个女儿知道。要是3个女儿知道了肯定是有意见的。

(四)

在邹老头去世四年后,赵老太患上了老年痴呆症,需要5个儿子赡养。他们按照老大拍板定的开始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。

五兄弟争归争,说归说,他们还是蛮孝顺的。无论到谁家,儿子媳妇,孙儿孙女,对赵老太都毕恭毕敬,照护得无微不至。街坊邻里赞不绝口地说:“赵老太的命真好啊,年轻时儿女们爱着呵护着,老了不知哪里来的福气,儿孙们都对她好孝顺。”

有人说,照顾老年痴呆的人就像照顾小孩子。一些有过这方面经历的人并不这么.认为,孩子会在你的照顾中慢慢长大,逐渐拥有自理能力,可患痴呆症的老人不但不会感激,还会打你、骂你,她忘了所有人的名字,脾气也变得古怪,动不动就生气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,拉屎拉尿很随便。多少次在老大家里,赵老太就把屎尿拉在客厅中间,搞得老大一家人哭笑不得。尽管如此,老大一家人却没有半点怨言,每次都将大便收拾干净后,给老人洗洗身子,换上干净的衣裤,安顿好才算完事。

赵老太在老大家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,老二开着车把老妈接到家继续照看着。一次,赵老太说自己藏在枕头下的钱不见了,硬要说是老二的家里人偷了,又哭又闹的,谁也没辙。这还不说,更让人犯愁的是,她不愿在家里呆,整天闹着要出去,一不留神出了门就不知道回来,三天两头走失。老二常常不得不请假满大街找寻。老二问遍了左邻右舍,都在摇头:“没看到,不知道。”这下老二像急疯了似的,边走边问路人。有好几次他把几条街道都转遍了,也没见到母亲的影子。他发动全家老少满街找,也不见人影。找到晚上,在离家很近的一个派出所找到了。原来,赵老太从老二家出去,沿街漫无边际地走着,有人报110,110接警后把她送到了派出所。尽管如此,老二一家人对赵老太还是不离不弃,每天像对待远方来的客人一样,好菜好饭招待着。二儿媳妇贤惠,赵老太时不时屎尿一裤子,她不嫌脏,总是用手洗干净,在太阳底下晒干后消毒再用。一次,二儿媳妇给赵老太洗脏衣服,邻里张大妈正好碰见竖起大拇指直夸:“媳妇,你人真好,真孝顺。”二儿媳妇回答说:“大妈,这是俺妈,能对她不好吗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

从7年前开始,为了照顾患阿尔茨海默症母亲,老三已经辞去了化工厂的工作,他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赵老太的身上。赵老太能吃能喝,能拉能尿,基本不需要照顾日常起居,但让人苦恼的是她白天晚上都不睡觉,一会翻来覆去地说要找东西,一会说约了哪个朋友要出去。把老三折腾的死去活来,但老三还是不厌其烦地陪护着。

这几年,赵老太就像变了个人似的,以前很爱干净的她居然拉在房间里,甚至是床上。以前说话轻声轻气的,现在见人就放开嗓子骂,都是毫无预兆的。老妈在老四家每次都是一个月,尽管每5个月只轮流一次,每次都让他和一家老小身心疲累,甚至精神崩溃,但是他和一家人对待老妈却没有半点含糊,从不敢怠慢。

现在的赵老太已经不认识家里的任何人了,见到自己的儿孙、儿媳孙女仿佛都是陌生人,看着那呆滞的、无神的目光,大家心中情不自禁地涌出无限的酸楚。

如今五兄弟最大的60多岁了,最小的老幺也有50岁出头了,他们赡养老人越来越力不从心了,为了孝顺自己的妈,他们都默默承受着。

老幺住在小街的套房里,赵老太很不习惯,由于得的是老年痴呆症,经常会上厕所忘记冲,口水吐在地板上,饭粒掉在地板上,抽纸随手扔,加上身上的老人味,一向讲究卫生的孩子发现后就会跑到老幺跟前,悄悄对老幺说:“爸,你看奶奶又......”,老幺只好对她说:“爸爸老了也是这样的,所以你要学会习惯,学会照顾老人。”

(五)

你陪我长大,我陪你变老。这句话像诗和远方,很浪漫,但真正要身体力行的体验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一种考验。邹家五个兄弟经受住了考验,他们不厌其烦地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赵老太时间达七年之久,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儿,的确很不容易

对赵老太的照顾需要24小时全程监护,马虎不得,离开半步都不行。24小时陪护就会失掉自己的生活、自己的社交、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。比如:赵老太太没有几颗牙齿了,饭菜需要煮得很烂。老人怕上火,饭菜要提前煮好冷却,等第二餐再吃。原来早餐可以随便吃,有赵老太在,家里人必须早早起来,蒸好鸡蛋、枸杞,煮好面条后才可匆匆赶去上班。有时朋友请吃饭,也必须先把赵老太吃的煮好才能走。每天要提醒按时吃药,周末想睡个懒觉也不可能,生活习惯完全被打乱。

让自理老人生活有品质,让失能老人生活有质量,体面有尊严地活着,对我们每一个做儿女来说,责无旁贷。我们的诗和远方,都在有爱的地方。五兄弟的爱就在赵老太身上。

当下,物欲横流,好多人重视钱财,不讲亲情,什么赡养老人,孝顺父母之心都抛在脑后。五兄弟对自己的母亲七年如一日精心呵护,一丝不苟,精益求精地照顾着。他们的孝顺,感天动地,值得每一个做儿女的去学习。

因果有轮回,凡事皆有报,你给别人的一切,都会回到自己身上。种什么因,便得什么果,做什么事,便有什么报。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生命中的因果关系,以及施行善行和积累福报的力量。邹氏五兄弟孝顺母亲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,兄弟5人先后获得县以上道德模范提名奖和中华新“二十四孝”提名奖等诸多荣誉。

回眸岁月流逝间,有暖春五彩的花海,有深夏的微凉的小雨,也有落叶泛黄的秋季,随之冬雪亦归来,秋色已落幕,匆匆且远远。赵老太太的落幕人生也在兔年秋末的一天走到了尽头。这天天气阴沉沉的,早餐时刻,赵老太太在吃过大儿媳煮的两个荷包蛋后,憋在了心里,一口气未上来,就呜呼哀哉了,永远地离开了她满堂的儿孙。街坊乡邻们个个赞叹说:“这五个兄弟孝顺妈做到家了,如果不是他们尽心尽责地照护,赵老太在81岁年纪刚得病的时候就走了,现在走,多活了7年。真是好人有好福有好报啊!”

历史是残酷的,也是公平的,我们每一个人,无论是达官贵人,还是平民百姓迟早都会像赵老太太一样有落幕的那一天……

☆ 作者简介:吴刚,曾用名吴绪承,湖北监利人,研究生学历,自由撰稿人。闲暇时喜欢读书写字,舞文弄墨,常行走于文字间,掬一捧清泉,撷一朵浪花,品一壶茗茶,捧一卷好书,享受生活之淡美,感悟人生之真谛,用书的馨香来滋养孤寂的灵魂。喜欢写一些消息、通讯、散文、诗歌、随感。数10年来,有3000余篇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、广播电台及微信公众平台,其中有百余篇获军内外新闻奖、优秀征文奖。著有《海天壮歌》等多部文集。

原创文章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

编辑:易书生炒股加杠杆是怎么操作的

小街邹老头老二赵老太赵老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